?實驗室設備日常保養(yǎng)與維護方法
在當前,儀器設備的維修是一項相當繁復的工作,很多機構都設有設備科,負責維護設備的安全與穩(wěn)定,但是還有許多問題是很多設備維修人員不夠了解或重視的。儀器在使用或貯藏中都會沾上灰塵和污垢,做到以防塵防污為主,經常地除塵清洗是搞好儀器保養(yǎng)與維護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一、除塵
灰塵多為帶有微量靜電的微小塵粒,常飄浮于空氣中,隨氣流而動,遇物便附著其上,幾乎無孔不入?;覊m附著在模型標本上會影響其色澤,運動部件上有灰塵會加大磨損,電器上有灰塵,嚴重者會造成短路、漏電,貴重精密儀器上有灰塵,嚴重者會使儀器報廢。清除灰塵的方法很多,主要應依灰塵附著表面的狀況及其灰塵附著的程度而定。在干燥的空氣中,若灰塵較少或灰塵尚未受潮結成塊斑,可用干布拭擦,毛巾撣刷,軟毛刷刷等方法,清除一般儀器上的灰塵;對儀器內部的灰塵可用皮唧、洗耳球式打氣筒吹氣除塵,也可用吸塵器吸塵;對角、縫中的灰塵可將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除塵。不過對貴重精密儀器,如光學儀器、儀表表頭等,用上述方法除塵也會損壞儀器,此時應采用配置的除塵工具除塵,如用鏡頭紙拭擦,沾有酒精的棉球拭擦等。在空氣潮濕,灰塵已結成垢塊時,除塵應采用濕布拭擦,對角、縫中的灰垢可先用削尖的軟大條剔除,再用濕布試擦,但是對掉色表面、電器不宜用濕布拭擦。若灰垢不易拭擦干凈,可用沾有酒精的棉球進行拭擦,或進行清洗。細致的日常維護保養(yǎng),對保障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。日常維護看似簡單,但很多時候并不被人重視,也是最容易讓人忽略的;但很多時候大的問題往往是由小的問題積累下來的。要做到與臨床使用人員積極配合,保持儀器表面清潔。
二、清洗
儀器在使用中會沾上油膩、膠液、汗?jié)n等污垢,在貯藏保管不慎時會產生銹蝕、霉斑,這些污垢對儀器的壽命、性能會產生極不好的影響。清洗的目的就在于除去儀器上的污垢。通常儀器的清洗有兩類方法,
1、是機械清洗方法,即用鏟、刮、刷等方法清洗;
2、是化學清洗方法,即用各種化學去污溶劑清洗。具體的清洗方法要依污垢附著表面的狀況以及污垢的性質決定。下面介紹幾種常見儀器和不同材料部件的清洗方法。
玻璃器皿的清洗:
附著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大致有兩類,一類是用水即可清洗干凈的,另一類則是要使用清洗劑或洗滌劑才能清洗干凈的。在實驗中,無論附在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屬哪一類,用過的器皿都應立即清洗。盛過糖、鹽、淀粉、泥砂、酒精等物質的玻璃器皿,用水沖洗即可達到清洗目的。應注意,若附著污物已干硬,可將器皿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,再用毛刷邊沖邊刷,直至洗凈。玻璃器皿沾有油污或盛過動植物油,可用洗衣粉、去污粉、洗潔精等與配制成的洗滌劑進行清洗。清洗時要用毛刷刷洗,用此洗滌劑也可清洗附有機油的玻璃器皿。玻璃器皿用洗滌劑清洗后,還應用清水沖凈。對附有焦油、瀝青或其他高分子有機物的玻璃器皿,應采用有機溶劑,如汽油、苯等進行清洗。若還很難洗凈,可將玻璃器皿放入堿性洗滌劑中浸泡一段時間,再用濃度為5%以上的碳酸鈉、碳酸氫鈉、氫氧化鈉或磷酸鈉等溶液清洗,甚至可以加熱清洗。在化學反應中,往往玻璃器皿壁上附有金屬、氧化物、酸、堿等污物。清洗時,應根據(jù)污垢的特點,用強酸、強堿清洗或動用中和化學反應的方法除垢,然后再用水沖洗干凈。使用酸堿清洗時,應注重安全,操作者應帶橡膠手套防護鏡;操作時要使用鑷子,夾子等工具,不能用手取放器皿。此外,洗凈的玻璃器皿,最后應用毛巾將其上沾附的水擦干。設備維修工作,一定要仔細處理,不要馬虎大意。儀器設備發(fā)生故障時,要做好維修前的信息收集、準備工作;包括型號、出廠編號,故障出現(xiàn)時間,故障出現(xiàn)時有無異常聲響,是否發(fā)生過突然停電,儀器有沒有移動過等問題。維修中應當注意,在拆卸醫(yī)療設備的過程中,要注意先后順序,不要用蠻力強行拆卸。拆下來的緊固螺絲、小件等不可隨手亂放,要分類放好,避免丟失。設備維修完成后,安裝時,再按相反的順序一步一步恢復原樣,沒有多余的配件。損壞的零配件,也要作好標記,更換后恢復原樣,不要出現(xiàn)差錯。維修工作完成后,要清潔儀器表面,接通電源,看能否正常工作。校正儀器,恢復正常工作狀態(tài),然后交由使用人員試用一下,查看儀器是否恢復原工作狀態(tài),以免留下隱患。最后清理現(xiàn)場,檢查有無遺漏工具等,并填寫維修日志留備查看。維修中的防護工程師在維修儀器時,要時刻注意做好防護工作,無論是漏電還是交叉感染等問題,都要注意防護。不要出現(xiàn)不必要的意外傷害。
三、鋼鐵零部件除銹
鋼鐵零部件極易銹蝕,為防止銹蝕,教學儀器產品中的鋼鐵件常涂有油層、油漆等防護層,但即使如此,銹蝕仍常發(fā)生。清除鋼鐵零部件的銹蝕,應根據(jù)銹蝕的程度以及零部件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。對尺寸較大,精密程度不高或用機械方法除銹不易除凈鋼鐵零部件,可采用化學方法除銹,如用濃度為2~25%的磷酸浸泡欲除銹的部件,浸泡時加溫至40~80℃為宜,待銹蝕除凈后,其表層會形成一層防護膜,再將部件取出浸泡在濃度為0.5~2%的磷酸溶液中約一小時,最后取出烘干便可。在實驗室使用這類化學方法除銹中若操作稍有不當,反會損壞零部件,特別是精密零部件。因此在實驗室,除銹不宜多用化學方法,而應采用機械除銹方法,即先用鏟、剔、刮等方式將零部件上的銹蝕層塊除去,再用砂紙砂磨、打光,最后涂上保護層。對于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材料構成的零部件,其除銹方法可參照鋼鐵零部件的除銹方法進行。但應注意兩點:
1,采用化學方法除銹時,應根據(jù)零部件材料的化學特性配制和使用不同的化學除銹劑;
2,除去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構成的零部件的銹蝕,一般采用機械除銹方法為宜。
我們是從事實驗室規(guī)劃、設計、施工、安裝及設備服務一體化的企業(yè),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實驗室的整體解決方案,貴陽實驗室設備就找金龍輝科技。